文|王芃琹
潮涌两江,改革向深水区挺进。
继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率先破冰后,佛山再度落子关键领域。7月16日,《佛山市推进环西江-北江区镇村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对外发布,锚定12项硬核举措,启动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
这是一场关乎全市418万人口健康需求的深层变革,也是环两江先行区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改革春雷激荡两江,发展成色见于民生。从扩优教育到强基医疗,佛山改革握指成拳,直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命题,向城乡协调发展的突出短板发起攻坚。
一
小病不出镇、大病少折腾。是环两江先行区老百姓最实际的期待。
从数量上看,佛山并不缺优质医疗资源。截至2024年,全市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36家,其中三甲医院13家,数量均位居广东省地级市首位、全国前列。
截至2024年,佛山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三甲医院数量均位居省地级市首位、全国前列。戴嘉信 摄
然而,在环两江先行区,全市规模优势未转化为当地居民的获得感。环两江先行区范围内的12个镇街,承载着全市近40%人口的健康服务需求,其医疗资源配置却深陷总量充足但服务不均的困局。
一个鲜明表现是:环两江先行区的12个镇街中,仅西南街道拥有一家三甲医院,优质服务可及性远滞后于群众期盼。
更突出的矛盾在于,基层医院普遍存在人才短缺、设备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这种“头重脚轻”的格局,既制约了医疗资源整体效能的释放,更难以满足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的需求。
为此,佛山选择直面矛盾核心,以手术刀式精准改革,直击公共医疗最脆弱的神经末梢。
城乡差异无阻品质共享,“佛山解法”正穿针引线。《方案》提出一系列具体目标,力争到2027年,环两江先行区要新增1家以上三甲医院,12个镇镇街均拥有不少于1家二甲以上单体或健共体医院,且实现旗舰型中医馆、中医阁全覆盖。同时,6个核心镇街均拥有不少于1个市级重点专科,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能力推荐标准。
佛山既有目标,更有办法。《方案》提出的12条改革举措,核心聚焦“扩大优质服务辐射”“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推进‘六医融合’服务”三大维度。
以优质服务扩面为例,佛山启动5家高水平三甲医院与核心区6个镇街的优质医疗结对共建,让优质医疗资源“沉下去”。
如何让基层医疗机构要“接得住、看得好”?佛山计划在核心区6个镇街各打造1-2个重点专科,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归根结底,老百姓评价医疗服务,核心在于三件事:看病方不方便、花钱多不多、效果好不好。此次卫生健康强基创优行动,精准呼应了环两江先行区居民最迫切的医疗诉求,切中了民生关切靶心。
二
资源沉到底,幸福涨上来。
环两江先行区的改革刀刃,始终对准制约协调发展的“硬骨头”。医疗如此,教育亦然。
今年5月,在市委主抓之下,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率先破冰,这也是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首个大行动。如今,卫生健康强基创优疾步跟进。从教育到医疗,两大改革直击民生关切。
不是头痛医头,而是通脉活络。深析举措内容不难发现,佛山在教育、医疗领域推行的两大行动,共享一套“打法”:拒绝“摊大饼”式资源平移,而是兼顾短期实效与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
今年5月,环两江先行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启动。戴嘉信 摄
这套系统打法有两个关键落子。
打法一,以强带弱,打通经脉。在教育领域,佛山充分发挥“名校”引领作用,以设分校区、托管等方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下沉。这与医疗领域推行的优质医疗结对共建、创新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等举措高度契合。
这一打法核心逻辑在于“以强带弱+精准滴灌”,通过结对共建,让优质资源“毛细血管”通达基层,让改革红利更快、更广泛地惠及家门口的居民。
打法二,造血强基,育才生根。在教育领域,佛山选拔优秀校长到相对薄弱学校交流任职,充实先行区各学校校长队伍力量。而医疗行动也提出,要在每个核心区镇街建成或培育至少1个重点专科,并由公立医院派驻医师到村居社区卫生服务站坐诊、带教。
好医生留基层,好日子有盼头。此番举措的核心指向很明确,即选派精兵强将下沉帮扶,既要“输血”解困,更要“造血”强基,以此破题基层人才困境,培育留得住、能战斗的本土骨干。
改革从来不是单兵突进。从教育扩优到医疗强基,佛山真正做好市级统筹,系统破题城乡二元困局。
三
深水区里破坚冰,民生答卷见真章。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为何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成为破局突破口?当中蕴藏了佛山改革为民的关切和区域发展的智慧。
作为佛山“腰部地区”,环两江先行区拥有约418万人,占全市人口近四成。然而,一个尴尬的现实是:这里的好学校、好医院不多。不少人将孩子送到禅城、桂城上学,遇到病痛也会去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看病。
佛山“腰部”要发力,先补医疗教育短板。不久前,佛山市委提出,要在环两江先行区率先实现“城乡区域有差异,生活品质无差距”。这个响亮的目标,首先就体现在“家门口上好学、看好病”上。
作为佛山“腰部地区”,环两江先行区拥有约418万人。廖明璨 摄
因此,佛山选择从教育、医疗为代表的公共服务均衡配置率先“破局”,且由市委书记带头抓,充分说明改革为民绝非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从输血解困到造血强基,探索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也是为了破解人才困局。
当今区域竞争,核心是人才竞争。环两江先行区锚定“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集聚与扎根。而高水平、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资源,恰恰是人才择城而居的关键考量,更是区域营商环境的“隐性竞争力”。
当公共服务资源配套跟上了,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技术、资金、项目也随之汇聚,环两江先行区便拥有了最核心的驱动引擎。推动更多资源“投资于人”,既可赋能本土英才展翅高飞,更能广纳天下俊杰深耕于此,让人才“活水”奔涌交汇,为区域发展注入不竭的源头动力。
再往深看,环两江先行区肩负着为全市乃至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探路的重大使命。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制度供给的均等、发展机会的平等、品质生活的共享。
以制度破局重构资源版图,环两江先行区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上的先行探索,不仅将惠及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更将为佛山乃至全省改革创新提供有力基石。
四
根深叶方茂,民安业自兴。
从教育破冰到医疗强基,改革利刃直切民生关切。随着改革落地,一个服务更优、引力更强的环两江先行区正崛起——它不仅是佛山发展的“腰部力量”,更是广东探索协调发展的前沿先锋。
风起两江处,破浪正当时。当医教协同发力,这片热土上的“佛山解法”已然破题。
牛配资-牛配资官网-正规配资之家门户-短线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